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人大动态 > 正文

岁月见证·民主之光——记老人大代表邓习柏的民主足迹

发布时间:2024-10-23 作者:佚名 来源:湖北人大

  “交通纵横蜘蛛网,商品吞吐入家门,路人无不赞赏悦,小康形象进眼眶……”巴东县野三关镇石桥坪村邓习柏老人坐在自家的别墅门前,弹唱着自编的山歌《桃花源梦圆》,神采飞扬、津津乐醉。

  邓习柏老人虽已88岁高龄,但,他依旧耳聪目明,精神矍铄。每当谈起自己作为人大代表的那些年,眼中总是闪烁着对民主事业的执着与热情,他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初创至今的风雨历程。

  时间拉回到1986年,年近半百的邓习柏被村民们推选为村干部。上任伊始,他就立下了誓言:一定要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爱编顺口溜的他对当时的生活况景做了这样的形容:“我爱家乡乐耕耘,唯独嫦娥听锄声。邻居赞我苦发财,活期折上5元零。”渐渐地邓习柏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要致富,光靠勤扒苦挣是不够的,还必须找准一个好门路。

  邓习柏深知,要改变贫困面貌,重点是基础条件的改善。期间,他奔波州、县、镇各级部门,千方百计争取项目支持,大兴公路、饮水、沼气、农田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他的带领下,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显著变化。

  正是邓习柏的敢闯敢试,带领村民发展经济作物致富,受到了省州县关注。1988年,邓习柏老人在全省参加了致富典型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其本人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的致富典型。

  靠着一心帮农民致富的信念和对老百姓的大公无私,邓习柏赢得了村民的信赖。1994年,邓习柏当选为县人大代表。从此,他更是一门心思地致力于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农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农民”。

  邓习柏回忆,那时的选举,虽简单却充满激情,起初,村民们对如何参与国家大事懵懂无知,是他挨家挨户走访,用最朴实的语言解释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逐渐激发了乡亲们的参政议政意识。

  渐渐地群众把邓习柏当做最亲的人对待,将所思所想一五一十的告诉给邓习柏,他将群众的呼声撰写成建议意见带到各级人代会上建言献策。

  “一年365天,天天都是履职日……”这是邓习柏经常说的,也是他的行动指南。在他连续当选五届县人大代表,一届省人大代表,一届州人大代表期间,共向大会提交建议30多条。也正是在他的强烈争取建议下,石桥坪村2005年被定为全州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从那时起,邓习柏虽已不再担任村干部,但他仍协助新上任的村干部着手村委会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十六字方针,一步一个脚印地踏上新农村建设的征程。

  为了履行对百姓的承诺,他多次自费到州里、县里跑项目,积极为村干部排忧解难,协助他们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几年下来累计花掉积蓄上万元,帮村里解决各类纠纷达50多起。

  在这一过程中,邓老深感法治建设的不易,也体会到了作为代表推动社会进步的喜悦与成就感。

  作为代表,邓习柏始终保持着与选民的密切联系,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家庭院落,都是他倾听民意的场所。他记得有一次,通过与村民的深入交谈,了解到村里特色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老百姓的收入始终上不来,随即在大会上提出建议,促成了一家重庆客商投资120多万元在村里办起了魔芋精制加工厂,自己从信用社贷款30多万元,组织全村种植魔芋300多亩,并提出“131”致富工程(一亩地,30个工,1万元收入)。高峰期魔芋种植面积一度达到680亩,年收入达300多万元。

  此外,他还积极推动建立代表联络站,使得代表与村民的沟通机制更加健全,民主参与渠道更为畅通。“我们老百姓有什么诉求和烦心事,时时总会想起邓代表,找他什么问题都会得到满意的答复。”70多岁的邓习万老人回忆说。

  ……

  如今,邓习柏虽已步入高龄,但依然关心着国家大事,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成长。他时常受邀到学校和社区,用自己的经历激励年轻人,讲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宝贵价值和民主实践的深远意义。

  他说:“真正的民主不是口号,而是每一张选票、每一次建议背后,人民意愿的真实表达。我们的路还很长,需要更多有志青年接续奋斗。”(涂启亮)

  责任编辑:李靖


原文链接:http://www.hppc.gov.cn/p/3532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