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科学丨领导干部的做人之道
“政者,正也。”做官先做人,为政先修德。古往今来,做官与做人向来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做任何事情的要求,无不以“做人”为本。从儒家文化一直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到毛泽东指出的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无不在讲做人的重要,而且都把修身做人放在了第一位。身处领导岗位的干部如何立身做人,其言行举止反映的不仅是个人形象、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问题,还关乎党风、政风和民风,关乎为政用权、事业发展。领导干部如果忘记做人之本,抛弃从政之基,不仅会毁了自己,更会贻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做什么样的人、当什么样的干部?是每一名领导干部需要时刻思考并躬身践行的重要课题。
有德才有得,有诚才有成。“德”是做人的本色,“诚”是做事的本分。“德”和“诚”是人们立身处世的根本。有道德的人才会有所得到,诚实诚信的人才会有所成就。一个人只有持续加强道德修养,厚于德,诚于信,不断锤炼品德修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真正收获满满。品德是为人之本。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有德之人往往志向远大、心胸开阔、待人诚恳、敢于担当、善于包容,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在顺境中能够居安思危、戒骄戒躁;在逆境中能够沉着冷静、坦然面对,不随波逐流,不知难而退。这样的人生,当然会有更多的获得。正如《中庸》所言:“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诚信是立业之基。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两千多年前,孔子就主张“言必信,行必果”。传统文化中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小信成则大信立”等名言警句都表达了对诚信的重视。为人处世,齐家治国,当多一些真诚、少一点套路,自觉将诚实诚信作为一种品格、一种责任,一诺千金。以品德为根,以诚信为基,人生的大树才能枝繁叶茂、事业的大厦才能坚如磐石。
拥有人格力量,才能赢得人心。人格表现为一个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等方面的整体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赢得民心 ”。德为人格之根本,才为人格之条件。道德品质是构成人格的根本所在,而才能才干也是完整人格的必备条件。德才兼备,才能堪当大用,提升人生境界。“德者,本也。”在古人看来,为人处事、治国安邦都以德为先,只有这个“本”巩固了,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一步一步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是共产党人的光辉品格,也是干部应该锤炼的品质修养。领导干部要重品行、正操守、养心性,自觉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守精神追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处理好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德才兼备,方堪大任。古人讲:“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做到德才兼备,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要在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都过硬,特别是政治品德要过得硬,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党的宗旨,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心无旁骛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做事。同时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知识化、专业化水平,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素质和能力。
得意不可忘形,失意不可失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工作不实,对自己要求就会得过且过,稍有成绩,就不知天高地厚,得意忘形。”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的情绪,要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成功的时候不能得意忘形,失意不顺心的时候不能灰心丧气,得过且过。得意忘形往往是危险的发端。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好事过了头,走到极端就会变成坏事。遇上喜事可以适当欢庆一下,但千万不要乐得无顾忌无限度。人在得意的时候往往会放松对外界的警惕,自命不凡,头脑发热,容易做出一些违背常理、违反要求的事情,结果乐极生悲,好事变坏事。人得意之时,一般是功成名就之后。对你羡慕嫉妒者有之,夸你捧你的也不少,被“糖衣炮弹”攻击亦有可能,倘若自己脑子发热发昏,就很容易被人“捧杀”甚至被“围猎”,从得意之巅坠入痛苦深渊。失意时要乐观豁达。马克思说:“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人生都有这样那样的缺憾,工作不会一直一帆风顺,爱情不会总是花前月下,家庭也不会没有磕磕绊绊。缺憾有时就是磨练,需要坦然处之、迎难而上。人生路上,得意时要看淡,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失意时要看开,给自己觅一条出路。安然于得失、淡然于成败,人生之路才能无忧无惧、无怨无悔。
做人唯有大涵养,才能大成功。涵养是指道德修养,控制情绪的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涵养廉洁自律的道德修为,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断锤炼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培养好性格,涵养大格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取得成功。涵养自控力。人生中任何时期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烦恼、愤怒、慌张、害怕、胆怯、责怪等情绪化的举动不仅没有用,有时还会激化矛盾,让困难和问题复杂化。必须增强自控意识,控制好情绪,沉稳大气、坦荡从容,想办法一一破解。涵养好性格。为人处世时,不先入为主,不以己度人,不随意对他人做论断;沟通交流时,懂得出言有尺、说话有德、嬉闹有度;发表见解时,谨记换位思考,不让人难堪;与人合作时,能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管身处什么样的位置,都能保持一颗谦逊之心,不盲目抬高自己,不肆意贬低别人。涵养好修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的欲望就像无底洞,“得寸”还想“进尺”,“得陇”还会“望蜀”。贪婪的种子一旦生根发芽,就会驱使人在欲壑难填的泥潭中愈陷愈深、无法自拔,走向堕落和自我毁灭。我们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禁得起诱惑,管得住小节,不为外界的引诱所惑,才能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经得起人民的评判和历史的检验。
不自重者致辱,不自畏者招祸。自重就是尊重自己,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珍惜自己的名誉,自己不要玷污自己,更不要践踏自己。自畏是有所敬畏,行有所止,知底线、明红线,不怕夜半敲门、不惧警笛声声。要自重自畏,不能随意放飞自我,做出出格之事,否则只能自取其辱,招来祸端。怀德自重方能持正行远。“怀德自重”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领导干部的谆谆嘱托。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无德。怀德是自重的必要前提,德乃立身之本,是衡量做人为官的首要标准。自重自尊自爱,是每个人一生的修炼,它不会随着年龄职务的增长而自然提升。要加强个人修养,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积极培养高尚情趣,慎独慎微,行得端、走得正,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人。人有所畏,业有所成。自畏其实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忧患意识,是一种自我警示。心存敬畏是道德初心,也是从政良心。自畏者人常敬之,约束自己、严格自律的人,都会受到敬重。要自觉约束自己,明白职务是责任不是待遇,权力是公器不能私用,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要时刻牢记党纪国法,不以“小事无碍”放纵自己,不以“下不为例”原谅自己,不以“无人知晓”麻痹自己,自觉约束言行、依规行使职权,始终做到经济上清白、工作上清廉、生活上清正。
做人赢在格局,输在计较。格局是一个人的人格、品格、胸襟、胆识等因素的内在综合。格局大小反映人的所思所想、所行所止的站位高低、眼界宽窄、情怀大小。格局隐藏于内心,融入精神,虽然看不见,但却决定着一个人能走多远的路,能干多大的事。格局大者,方可大有作为。有句话说得好: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格局有多大,心就能有多宽。格局是一种眼界,更是一种大情怀。一个人有多大的格局,就有多大的胸襟。有什么样的眼界和胸襟,就能看到什么样的风景。格局大,表现为境界高远,视野宏阔,胸怀宽广,荣辱不惊,从容淡定,见解深刻。欲成大器,先有格局。那些有大格局的人,工作能抓住要害,把握规律,务实担当,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这样的人往往都能成就一番事业。计较越多,失去越多。“计较是偷走幸福的小偷。”因为在这世上总会有人拥有的比你多,一味地用自己的短处去对比别人的长处,得到的只有源源不断的痛苦。计较更让人被蒙蔽了双眼,总对别人心生羡慕,却对自己的幸福视若无睹,这样的人往往心胸狭窄、性格偏激、爱占便宜,为人尖酸刻薄,遇事心浮气躁情绪化,与人交往易起争执。长期以往,就会把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越来越窄。
自信不自满,昂扬不张扬。自信是一种人生态度,相信自己,才能勇往直前。自满是一种骄傲,满足现状,导致自己原地踏步。昂扬是一种精神风貌,是我们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张扬是一种自我表现,个性张扬容易招人嫉妒。党员干部永远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要懂得收敛自己的个性,克服骄傲自满的心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做人要自信,心态不自满。乐观自信的人不会轻易被困难挫折打倒,他们善于从困难之中看到希望,从挫折之中点燃光亮。做人一定要自信,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不断取得成功。不能因稍微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甚至贪图享乐。斗志要昂扬,性格不张扬。是树就要生长,是人就要成长。党员干部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党的培养。要激发昂扬向上的斗志,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发有为的精神,攻坚克难,努力把自己该做的工作做得比别人出色。同时,要学会低调做人,不自夸、不显摆、不自大,避免惹来不必要的麻烦。无论做人做事,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守好本分,切忌夜郎自大、张扬猖狂。
自由的前提是自制。自由的字面含义是不觉得拘束,没有受到任何限制。但世界上有绝对的自由吗?正如歌德所说:“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自由并非来自“做自己高兴做的事”或者采取一种不顾一切的态度来行事,如果任凭感情支配自己的行动,那就会使自己成为感情的奴隶。每个人能获得的“自由度”是建立在有多少“自制力”的基础之上的。自制就是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控制不良的思想、欲望、感情、言语、行为,具体表现为对不良欲望的克制、对不良情绪的控制、对不良习性的克服、对不良行为的抵制等,一个人只有善于自我控制才能调整好与他人、与环境的平衡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活。修炼好自制力才能通向自由。现实中,每个人都会面对各种诱惑和干扰,自制力强者,往往懂得知行禁止,凡事扛得住、顶得住,想得到、做得到;而自制力弱者,要么被外界诱惑所干扰,要么被内在欲望所吞噬,放纵自我、任性而为、一无所成。修炼好自制力,才能管住欲望、抵住诱惑,拥有通向自由的能力,全心全意干好事创好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达到自己向往的自由。
习惯是人生的最大指导。英国哲人查尔斯·里德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伴随人的一生,也影响人的一生。习惯的力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就像一只无形的巨手,推着人们不由自主行动。“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句名言。习惯有好习惯和坏习惯之分,好习惯往往要求人高度自律,而坏习惯最容易放纵自己;好习惯会引导人向好的方向前进,而坏习惯则会诱惑人向坏的方向发展,甚至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一个人只有养成好习惯,才能做习惯的主人而非仆人,也才能真正主宰好自己的人生。习惯成就未来,良好的习惯不仅有益于自己,也有益于他人,更有益于社会。久久为功养成好习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必须终身努力,不断修炼,逐步养成。养成优秀习惯需要用好“三样法宝”:决心、坚持、勇气。即:要有彻底改变现状的决心,找准自身弱点,瞄准目标,痛下决心改正;要有死扛到底的坚持,按照习惯养成“21天法则”,从小习惯开始,持之以恒,刻意养成;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气,严格自律,风雨无阻,战胜困难,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才能遇到最好的自己。
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倾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做任何事情,只要坚持,不懈奋斗,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如果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即使再聪明再博学的人,也终将一事无成。成功贵在坚持,败在放弃。苏轼在《晁错论》中讲:“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只有拥有坚定的意志,才能克服困难,不抛弃不放弃,直至取得胜利。毛泽东主席称赞朱德是“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1927年10月,南昌起义部队在广东潮汕地区遭到重大失利,2万余人的部队只剩下800多人,部队面临顷刻瓦解、一哄而散之势,这时朱德在江西的天心圩挺身而出,凝聚部队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之后南征北战,最终取得了革命的成功,朱德坚定的信仰和钢铁般的意志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加强自我磨练,注重实践锻炼,唯有意志坚如钢,才有脚下路绵长。新时代新使命,前进的道路上仍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要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善接最烫手的山芋,在实践中把意志变成斗志、把经历变成经验、把阅历变成能力,形成积极坚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信仰信念,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知行合一,愿景方能成风景。“知”是基础,是出发点;“行”是关键,是实际成效。知而不行,无异于坐而论道、纸上谈兵;行而不知,则如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只有知行合一,才能走向成功。真知才能真行。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做任何事情前,都要统揽全局、多谋善断,预先判断事物的发展方向,才能获得成功。反之,缺乏规划统筹,仓促应付,敷衍塞责,必然导致失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行事之前必须强化对事物的预测、对工作的谋划、对形势的意见,见微知著,科学用力,真正做到谋定而后动。只有这样,才能对事情的进程和趋势了然于心,胸有成竹,从容应对。真行才是真知。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有多么远大的理想,不去行动,就无从实现。行动虽然不一定就能成功,但不行动连成功的机会都没有。想成事、成大事就要有实干为要的行动力。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实干是最醒目的引领,落实是最有力的托举。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如果只说不做,再好的思路也是海市蜃楼、镜花水月。任何时候都要积极行动,争当实干家、争做行动派。
胜敌人需一时,胜自己需一生。“胜敌易,胜己难。”战胜自己比战胜敌人还要困难,因为敌人只是一时的,而要战胜自己的缺点并坚持下去,则需要一生的时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战胜自我的过程。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为现状而焦虑,又没有毅力和决心去改变自己。他们本想在有限的生命里体验更多的生活,却终日陷于手机或网络游戏等感性刺激无法自拔。他们或许也有一颗上进的心,却活得敷衍潦草。他们一边痛恨自己的拖延和懒散,却又一边纵容自己满足于当下的安逸。他们就是被自我打败的人,虽然时常憎恨自己的不争气,但就是改变不了自己。人这一辈子,就是战胜自己的过程。战胜了,就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失败了,就只能被现实所左右。自律是战胜自己的最好武器。不少人曾经历过无数个失败的自律计划。比如打算坚持早起,但第二天实在起不来,所以就放弃了。比如打算坚持读书,也许刚读了几页,但还是忍不住看手机,于是就放弃了。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就在于自律,任何让人变好的行为,都不会让自己太舒服、太好过、太轻松。对不自律的人而言,轻松是暂时的,痛苦却是长久的。对自律的人来说,过程是痛苦的,结果却是令人满意的。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无论你是大步流星,还是步步为营,只要用自律与坚持去浇灌,终会守得花开。(晓山)
原文链接:https://www.ynrd.gov.cn/html/2024/gongzuoyanjiu_0314/2694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
2025-01-07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邓立军到四川建筑职业...
2025-01-02河南睢县“志愿服务乡...
2024-12-25念好“四字诀” 写...
2024-12-24同仁市人大开展“七个...
2024-12-24同仁市扎实推进人大机...
2024-12-24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
2024-12-24
热门资讯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
2020-07-09原平轩岗煤电浩然煤业...
2020-08-20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
2021-04-27新来的病人不用中药,...
2020-04-16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
2021-01-13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54起农村乱占耕地建...
2021-04-27阳奉阴违的轩岗煤电公...
20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