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情况的报告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
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2年9月27日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
市教委主任 黄 政
市人大常委会: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就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自2021年7月“双减”政策发布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减”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减”的决策部署,推动“双减”工作在重庆大地生根开花。陈敏尔书记就“双减”工作作出批示,“‘双减’工作十分重要,广受关注。我市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务求实效。”胡衡华市长多次对“双减”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实施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校内减负提质、校外培训治理统筹推进扎实,培训机构野蛮生长乱象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对“双减”的接受度、认可度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了“一年内有效减轻”的阶段性工作目标。
一、“双减”工作总体情况
(一)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地。一是把党的领导摆在首要位置。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双减”工作,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双减”工作。在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框架下成立“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在市教委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统筹协调“双减”重大事项。各区县党委、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多方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把党建统领作为重要原则。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将“持续抓好‘双减’工作”作为重点任务部署,市委、市政府制定“双减”工作方案,推动校外培训机构基层党组织应建尽建,不断提升校外培训机构党建水平。三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市委、市政府印发《重庆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若干措施》,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评价改革,坚决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大力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加强阵地建设,促进校内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一是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坚持把高效课堂作为落实“双减”重要突破口,全面推进卓越课堂3.0行动计划,让每个学生在校内学得好学得足。市教委印发《重庆市义务教育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全市中小学教师理解新课标、实施新课程、践行新教学、探索新评价、实现新成长提供行动指南。二是着力提升作业管理质量。按照“压总量、调结构、提质量”思路,建立作业公示和督导评估制度,分层分类布置作业,作业总量和时长有效缩减,探究性、综合性作业明显增加,作业评价从关注学习结果向关注成长过程转变。在全国率先出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被教育部列为十大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开展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评选活动,评选出精品作业设计1356个、先进作业管理经验96个,进一步提高教师作业设计、教学诊断的能力和水平。三是着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坚持把课后服务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以全面育人为导向统筹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通过学生或教师走班方式,开设作业辅导、自主阅读、益智活动等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开启了快乐之门,促进学生回归校园、教育回归初心。目前,全市所有区县均已建立课后服务保障机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现“5+2”全覆盖。截至本月,全市参与教师20.65万人、学生298.45万人,学生参与率98.45%。
(三)强化培训治理,推动校外教育培训不断规范。一是强化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和学龄前儿童校外培训机构,出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收费标准,科学引导原学科类机构注销或转型,让校外培训降温去火。全市1545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1539家,压减率达99.61%,学生校外学科培训土壤基本铲除。二是强化培训市场规范管理。教育部门联合市场监管、公安、民政等部门,建立网上监测、部门督查、社会监督等联防联控机制,对全市2.6万家“培训”“教育”类机构全面摸底复核,紧盯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中高考前等关键节点,开展专项治理,全面排查校外培训广告,清理存量、杜绝增量,从严查处虚假违法校外培训广告行为,严厉打击隐形变异违规行为,始终保持整治高压态势,形成强有力震慑。三是强化培训资金严格监管。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依托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以各区县自建平台为补充,推动校外培训机构实现“预收费+风险保证金”穿透式监管,切实维护学生家长合法权益。全市已有1863个培训机构、4646门课程入驻全国监管平台,对3.53亿元资金实行“预收费+风险保证金”穿透式监管,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四)实施评价改革,促进教育生态持续健康向好。一是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为“龙头工程”,建立教育评价配套政策体系、人才体系,在全国率先组建教育评价改革咨询指导委员会,率先实施市级集中督查和区县交叉督查,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同时强化学生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促进教育回归本质、回归规律。二是树立鲜明的招生考试导向。发挥考试招生的规范性作用,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严格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招生入学“十项严禁”规定,全面取消招收推优生、保送生、特长生,严禁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笔试、面试、评测方式招生,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考试管理列为“双减”重要内容,严格控制考试科目与频次,规范考试命题管理,完善学习过程评价,加强学业质量监测,合理运用考试结果,降低学生考试压力。三是树立严格的教育督导导向。坚持把“双减”工作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深入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出台《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标准》,将“五项管理”“双减”纳入专项监测,在全国率先制定“十四五”期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和将劳动教育纳入监测体系,护航“双减”落实落地。
(五)加强城乡统筹,推动教育优质均衡更加巩固。一是探索统筹城乡师资。教育优质均衡关键是推动师资优质均衡,我市持续探索“县管校聘”长效管理经验,全覆盖实施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目前,全市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占比超80%,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长交流比例达到符合交流人员的25.74%,优质教师交流比例达到24.73%,各项指标均高于国家规定比例要求。二是有效统筹城乡教研。着力建立市、区县、校三级贯通,区县、校、年级、学科四级横向联通的教研工作体系,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教研新模式,推动形成平台共建、问题共研、成果共享、发展共进的教研共同体,建成市级教研工作坊200个,1万余名农村教师参加,获评市级优秀论文、课例1700余项。三是积极统筹云端资源。利用“5G+智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智播”平台,联合重庆出版集团建成面向全市师生免费开放的重庆云课堂资源服务体系。建立优质课程资源质量标准体系,遴选114所优质课程资源研发基地学校,研发8000余节优质课程资源,发布资源近600万条,形成课程研发、技术支持、常态应用和应急播出等全链条省域在线教育机制,打通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最后一公里”。
二、存在的问题
(一)校内提质减负长效性还需进一步增强。个别学校作业管理政策执行不彻底,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未严格执行考试管理有关规定,还存在单元检测、定时训练、学情调研等变相考试的现象。
(二)校外培训规范治理还需进一步强化。部分原学科类培训机构“明转型、暗培训”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培训机构和个人租用酒店、写字楼整层房间,以咖啡馆、美容院等形式作掩护进行隐形变异培训,查处违规行为难度增大。
(三)“双减”舆论氛围还需进一步营造。社会、学校、家庭对“双减”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还待加强,部分家长对“减负”与“提质”、“育人”与“升学”的焦虑依然存在,教育观、成才观有待进一步更新转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守好阵地,切实推动校内减负提质。一是作业管理再强化,推动作业整体设计一体化实施。进一步健全作业管理机制,优化作业分层分类实施,将作业改革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贯穿于课前、课中与课后,进行整体设计、一体化实施,解决个别学校作业改革与课堂教学“两张皮”问题。建立学有困难学生帮扶制度,增强作业设计和实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借助作业改革推动课堂改革,确保减负提质增效落到实处。二是课后服务再提升,满足学生的多样化教育需求。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力量,统筹用好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社会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加大课后服务经费投入,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改变课后服务内容以指导学生做作业为主的局面,强化学习困难学生的补习辅导、优秀学生的学科拓展学习和特长学生的创新创造教育,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三是课堂教学再提质,为“双减”改革培根筑基。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为抓手,严格查处、严厉禁止提前教学、超前教学行为,以及提前结束课程复习备考等行为。建立新时代中小学学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推进课堂育人方式的改革创新。遵循教育发展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设计,着力丰富课程资源,推动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二)优化治理,强化校外培训规范监管。一是稳定校外培训治理预期。校外教育培训具有特殊的民生性和教育性,关乎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我们将坚决管住一切校外培训的营利性驱动、资本化运作模式,按照国家对校外培训的大政方针,制定一揽子治理、监管政策,给校外培训政策走向一个稳定的预期,确保校外培训治理做到常治长效。二是坚持统筹管理协同治理。将面向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开展校外培训的机构统一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准入管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日常监管职责,强化多部门协同、全覆盖监管;同时将优质非学科类培训引入校内提供服务,鼓励开展公益性、普惠性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和托管服务。三是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卷钱跑路”“恶意破产”等不法行为,从严查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恶意涨价、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形成高压态势和震慑作用。
(三)着眼长远,推动教育生态持续改善。一是推进优质均衡。抓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县创建工作,推动集团化办学改革与“双减”有机结合,推进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加强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健全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强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行“名师在线”、城乡教育共同体“双师课堂”,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建强师资队伍。进一步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严肃查处在校教师参与课外有偿培训行为。深化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优化教师结构,加快补齐师资短板,切实发挥好教师在减负中的作用。三是营造良好氛围。持续用好多种宣传方式做好“双减”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和宣传报道。坚持教考一致,适当降低中考命题难度,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缓解家长“升学”焦虑情绪。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培训,引导家长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双减”的良好氛围。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原文链接:http://www.ccpc.cq.cn/article?id=367071913750597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
2025-01-07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邓立军到四川建筑职业...
2025-01-02河南睢县“志愿服务乡...
2024-12-25念好“四字诀” 写...
2024-12-24同仁市人大开展“七个...
2024-12-24同仁市扎实推进人大机...
2024-12-24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
2024-12-24
热门资讯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
2020-07-09原平轩岗煤电浩然煤业...
2020-08-20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
2021-04-27新来的病人不用中药,...
2020-04-16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
2021-01-13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54起农村乱占耕地建...
2021-04-27阳奉阴违的轩岗煤电公...
20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