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 | 新时代贵州“黄金十年”的里程碑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 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从2011年习近平同志视察贵州开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从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转变为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夯实基础设施,推进产业升级,扩大开放创新,加快生态建设,改善民生保障,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创造了赶超跨越的“黄金十年”。贵州取得的成绩,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
天然大氧吧——贵阳百花湖
贵州由于地理环境、气候因素、历史原因等,发展缓慢,土地贫瘠,人民贫苦,千百年来被贴上了“三言两语”的标签。明万历年间学者王士性在《黔志》里说“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有好事者,加上“人无三分银”,于是形成“天、地、人三才”的反面“劣势”。司马迁在《史记 ·西南夷列传》记载,夜郎王问:“汉孰与我大”。
柳宗元在《三戒 ·黔之驴》中记载:“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尽管有学者考证,为黔人叫屈作辩。但由于贵州封闭落后和文化不发达,历史上被史家文人贬称“夜郎自大”“黔驴技穷”,不无道理。中国共产党建立后,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照耀下,贵州开启了历史新纪元,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的巨大转变;从百废待兴到奠基立业的巨大转变;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进步的巨大转变;从发展滞后到赶超跨越的巨大转变。新时代贵州“黄金十年”的成就,在贵州建省以来600多年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一 、从“天无三日晴”到生态良好旅游井喷
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雨季明显, 历史上阴天多,日照少。年降雨量为1100—1300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91毫米,但受环流、地形等因素影响,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因而被形容为“天无三日晴”。而且春夏干旱、春秋低温、冰雹等多种气象灾害发生频繁和危害较重。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方式下,自然条件严重制约着贵州的发展。
如今,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和全球气候的变化,贵州气候温暖湿润,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5℃,是一个理想的度假胜地,生态方面优势日益明显。“山地公园省”成为全国公认的宜居家园、旅游乐园、乡愁故园,贵州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居全国第二位,生态优势成为贵州最大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绿水青山已成为人民群众引以为傲的“幸福不动产”和“绿色提款机”。贵州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大力推进绿色贵州建设,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提升。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平台。全省绿色经济占比逐年提升,2021年达45 .0%。2021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2. 1%,比2012年提高15. 1个百分点。
2021年,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8 . 4%;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生态优势成为旅游资源优势,加上多元文化融合因素,贵州旅游产业井喷式发展。2021年,贵州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达到1018 . 2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 .2%。
二 、从“地无三里平”到高速平原西南交通枢纽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 92 .5%,境内多山,坝子少,被形容为“地无三里平”,素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更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古代交通靠水路和陆路。贵州水路交通有几条主要河流和支流,运量小。陆路交通由于山多,加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黔道难行一直以来都是制约贵州发展的最大瓶颈。
以公路为例,贵州1926年才开始修建第一条公路,1949年末能够基本维持通车的仅有1950公里。新中国成立后建设加快。1964年,全省实现县县通公路。1978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增加到30558公里。2001年实现县县通油路,2003 年实现乡乡通公路。1991年,第一条高等级公路——贵阳至黄果树公路通车。2001年,贵州第一条高速公路—— 凯里至麻江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如今,贵州率先在西部实现县县通高速和30户以上自然村寨通硬化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2012年的2630公里提高到2021年的801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第五位。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从无到有,贵阳成为全国重要高铁枢纽,2021年,高速铁路里程达到1609公里,形成了连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川渝滇的快速通道。民用航空机场实现市(州)全覆盖,是全国仅有的两个省份之一 。千里乌江全面复航,内河航道里程接近4000公里。世界前100座高桥有近一半在贵州,实现了从“千沟万壑”到“高速平原”的重大跨越,彻底撕掉了“地无三里平”的历史标签。“苍山如海”的景象,在世界级高水平的桥梁建设下,早已“天堑变通途”。交通运输成为老百姓获得感最强的领域之一,今天贵州人可以有底气地说“贵州是平的”。贵州交通实现从“西南地理枢纽”到“西南陆路交通枢纽”的历史性跨越。
三 、从“人无三分银”到实现脱贫摘帽千年之变
贵州明代以前分属四川、云南、湖广地区管辖,均是由四周向中部开发,故开发较晚,属欠发达地区。新中国成立前, 社会动荡,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十分落后,贵州各族人民一直处于极度贫困状态,被称为“人无三分银”。1949年,贵州全省总人口1416.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6%,其中农业人口1314.07万,占总人口的92.8%。1949年贵州生产总值仅6.23亿元(当年价格,下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加快,1978年全省生产总值增加到46.6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952年为1.22亿元,1978年增加到6.2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7年为176.92元,1978年增加到261.26元。农民人增纯收入1949年为48.3元,1978年增加至109.3元。生产总值低和人均收入拮据极大制约了生产的发展。
如今,全省生产总值2021年接近2万亿元,达到19586.4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69.39亿元。2021年,全省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211元和12856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4年的3.38缩小为3.05。2021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达到25333元和12557元。2020年,贵州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000个贫困村出列,192万群众搬出大山,减贫人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全国最多,在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连续5年为“好”,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精彩篇章,到2020年,贵州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
四 、从“夜郎自大”到高度开放增速全国领跑
历史上,贵州由于多山,交通甚为困难,较为封闭,人的思想不开放,孤陋寡闻、学识浅薄,甚至被认为妄自尊大,因而才有“夜郎自大”的典故。
如今,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对外大通道加快建设,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教育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21年,全省拥有各类学校20865所,比2012年增加3173所。2021年,全省文化事业机构数达到2084个。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51.6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3%。2021 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180.35亿元,是2012年的4.3倍。2021年,贵州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18位,在西南六省(区、市)仅次于四川和重庆;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居全国第25位,是历史最高水平。新时代的多彩贵州山乡巨变,正从内陆腹地变为开放高地,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日益成为投资热土、兴业沃土、创业乐土。贵州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 相结合,全省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汇聚起强大合力。全省各族人民不搞无谓空洞的争论,苦干实干、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后发赶超的奇迹。贵州开放程度前所未有,增速全国领跑。2013-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 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高于西部平均水平1.7 个百分点,年均增速居全国第2位。
五、从“黔驴技穷”到创新发展数字产业方兴未艾
贵州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历史上开发较晚,由于经济落后,教育、科技、文化相对也较落后,人才资源困乏,发展思路不广,方法措施不多,甚至被认为无计可施,因而才有“黔驴技穷”的典故。
如今,贵州广大干部群众锐意改革,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努力创新,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不断寻求新增长点和驱动力。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先后探索形成“三变”改革、脱贫攻坚“贵州战法”等系列贵州经验,走出了一 条符合省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特别是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贵州生态气候及地质条件、电能等优势,以各级政策为支撑,大数据发展加速突破,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大数据成为世界认识贵州的靓丽名片。建成全国首个省级政务数据“ 一云一网一平台”,省级政府电子服务能力综合指数全国第一 。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成为“东数西算”8大枢纽之一,建成每秒1.34亿亿次贵安超算中心,贵州综合算力位居全国“第一 方阵”。数博会成为大数据领域的国际性盛会、世界级平台。
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全国第一,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7年的23.6%提升至2021年的34.0%。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核心应用“上云”企业超过2.5万家。贵州俨然已形成“谈大数据必谈贵州、 谈贵州必谈大数据”共识,人民群众自豪感得到大幅度提升。
十年来,贵州之所以能在发展条件相对较差、困难相对较多的情况下,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创造赶超进位的“黄金十年”,最根本的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理论指引。二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三是全省人民苦干实干、团结奋斗。四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五是坚持人民至上。
新时代非凡的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如白驹过隙,对于地处中国西南、历史上贫困落后的贵州而言,却似沧海桑田。几百年前,刘伯温说过“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赛江南”。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发生的广领域、深层次、根本性变化,在贵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贵州综合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实现了贵州大地彻底摆脱贫困“千年之变”,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缩小了与全国的差距,与全国其他地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为贵州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新时代的伟大奋斗中,多彩贵州后发赶超,一些方面冲出了“洼地”,有的地方走到了“平地”,有的领域攀上了“高地”,贵州大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贵州干部群众从未有过如此的自信自强。
在新时代伟大进程中,贵州经济发展赶超进位,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内生动力明显增强。贵州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努力实现“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者系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兼) 、贵州省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 余福仁)
原文链接:http://www.gzrd.gov.cn/gzwh/6100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
2025-01-07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邓立军到四川建筑职业...
2025-01-02河南睢县“志愿服务乡...
2024-12-25念好“四字诀” 写...
2024-12-24同仁市人大开展“七个...
2024-12-24同仁市扎实推进人大机...
2024-12-24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
2024-12-24
热门资讯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
2020-07-09原平轩岗煤电浩然煤业...
2020-08-20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
2021-04-27新来的病人不用中药,...
2020-04-16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
2021-01-13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54起农村乱占耕地建...
2021-04-27阳奉阴违的轩岗煤电公...
2020-08-20